如何提高风景摄影的情感表达
发布时间:2022-04-26 08:40:10 作者:斯瓦米 点击:3378 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
风光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,不是对风景的机械记录,也不是对场景的客观还原,而是一种人与自然对话的独特方式,从艺术的角度阐释自己对自然的感知。技术只是摄影的基础。只有拍摄艺术作品,才能激发观者的情感和想象力。
摄影的表现形式是用平面的影像表达思想感情,就像作家用文字讲述故事,画家用画笔描绘生活的色彩,摄影师用相机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美,通过艺术创作表达自己的感受。任何一种艺术形式,在掌握了技术之后,再走向深度层面,都是人的主观表现。摄影只有承载了人类的精神和情感,才会充满灵性。
风景摄影很难像人文、人像题材那样直接传达一些情绪,但如果细细品味,就会感受到其中隐藏的情绪。其实最难忘的不是那浓浓的感情,而是那看似不在的暗示。相比男性强大的风光作品,女性摄影师的表达方式有时更为温柔温暖,更能细腻地将情感融入到创作中。作为极影唯一的女性摄影师,本文将与大家分享我个人对风景摄影情感表达的理解。
这是一篇概念性的文章,没有具体的前后处理技巧,但是会通过一些例子来阐述前期拍摄和后期处理的思路。如果你能耐心看完,相信这些经历会提升你的思维,为你的景观创作打开一扇门。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如何提高风景摄影的情感表达。
一、色彩的情感表达
色彩是视觉艺术中最具表现力的元素之一,可以传达很多其他视觉元素无法传达的信息。心理学家认为,人的第一感觉是视觉,颜色对其影响最大。色彩是进入视觉的第一感觉,能产生很有冲击力的效果。
色彩对心理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,尤其与情绪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。它既能使人兴奋,又能使人安静,还能给人带来喜悦或宁静的心情。颜色之所以能影响精神状态和心情,是因为颜色来源于大自然的颜色,蓝色的大海,金色的太阳,绿色的原野等等。看到这些颜色,就会想到与这些自然风光相关的感受和体验,这是最原始的影响。
根据色彩对心理的影响,色彩可分为暖色、冷色和中性色。色彩的冷暖感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通过联想形成的。红、橙、黄常使人联想到太阳和火焰,感到温暖、热情,故称“暖色”;蓝色和绿色能使人联想到蓝天、大海、冰雪,给人以冷峻、朴素的优雅感,所以被称为“冷色”。
色彩具有无限的张力,有助于表达内容,深化主题。它能在一开始就建立画面的情感框架,很多能吸引眼球的作品都是先“色”的。在色彩的运用上,一些绘画大师和电影导演独树一帜。梵高的色彩充满了强烈的个人情感和心理因素,他用狂热的色彩语言描绘了一个痛苦焦虑的心灵;高更的色彩粗犷,表现了他对塔希提岛原始质朴之美的热爱。色彩也是电影中重要的创作手段之一。利用色彩在视觉语言中最富情感和情绪的效果,赋予电影深刻的意义,用色彩的象征意义将观众引入剧情。
分析色彩的内涵有助于充分发挥色彩在摄影作品中的表现力。红色的可见波长最长,是温暖、冲动、有力的颜色,非常容易引起注意。橙色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颜色,给人以欢快、温暖的感觉,使人联想到金秋、硕果累累。橙色搭配浅黄色会有一种和谐过渡的感觉。黄色的亮度很高,象征着辉煌和辉煌。和红色一样,是抢眼的颜色。绿色是一种清新、和平和充满活力的颜色,象征着生命和希望。蓝色是最冷的颜色,代表纯洁、清澈、平静和安详。
二、色彩运用实例分析
>
色彩可以唤起各种情绪,借以表达人的心理和情感,这使色彩超出了简单的素材范畴,使感性形象更为丰富。相比男性,女孩子从小就懂得要打扮自己,喜欢漂亮的衣服和头饰,先天的生理差异决定了女性从孩提时代就对色彩比较敏感,对美有着更高的追求。 摄影的颜色处理技巧就好比服装的搭配,要做到和谐不冲突,首先要让人看着舒服,再追求有亮点。穿红戴绿的搭配一向给人以俗媚之感,照片亦然。所以女性朋友大可把自己的穿衣配色之道用在照片的色彩处理上,你会觉得那些高深复杂的色彩理论即刻变得生活化。
《岩石岛》(ISO100, F16, 60秒)?在拍摄之前我已经去现场实地考察过几次,找到最适合拍摄的潮位和机位。可惜拍摄那日到达现场时看好的机位已被人占据,无奈只得另寻兴趣点,发现这一片礁石形态各异地组合在一起。我用一分钟的快门速度将汹涌的海浪化为缥缈的烟雾,零落的礁石分布其中。在色彩方面,由于拍摄的清晨阴云密布,天空大海全部笼罩在阴郁的深蓝色调中。蓝色是带有沉稳冷调气质的颜色,为了纯化色彩,后期有意去掉礁石上斑驳的黄色,使画面变为统一的蓝调,呈现出幽深神秘的气场。
《夏荷》(ISO400, F4, 1/250秒)摆脱了传统拍摄手法,利用虚实交替表现朦胧的美感。很多人以为这张照片是二次曝光,但其实是一次成像。荷塘边微风轻拂柳叶,我用长焦镜头把画面拉近,柳叶在前,莲蓬与荷叶在后,用大光圈的虚化效果舍弃柳叶的形而只留其色。当柳叶在微风中轻轻飘起的一瞬间按下快门,这个决定性瞬间要掌握得恰到好处。色彩方面主色调是绿色,象征夏日的清新,深绿色和浅绿色相配能带来和谐安宁的感觉。
同色系的场景还是不多见,很多时候可以运用邻近色(或称相似色)。色环中相邻的颜色例如橙黄绿、青蓝或蓝紫都是邻近色,大自然中有很多这样的色彩组合,能带给人和谐、赏心悦目的视觉感受。
《仙界》(ISO200, F16, 1/25秒)摄于雾气缭绕的清晨,泡桐树林宛若仙界。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美丽的泡桐花,天将破晓,薄雾冥冥,一片桐花悄然绽放在这片密林深处,飘然错落,万物复苏。紫色是波长最短的可见光波,是非知觉色彩,它美丽而又神秘,给人深刻印象。紫色由于具有强烈的女性化性格,会带来柔美动人的气质。取景树林的局部并为了突出花的形态,我改用70-200mm镜头,长焦的压缩感更有利于表现树干的层次。雾里看花的意境带出了强烈的绘画感,零星的淡紫色点缀在蓝色密林中, 画面融汇着淡雅与妩媚。 这张照片是我的代表作之一,由于含有典型的女性化摄影语言,也成为最受欢迎的照片之一。
对比色和互补色则更具视觉冲击力和趣味性,冷中有暖,暖中有冷,有助于表现画面内涵。注意要避免两种颜色平均化,控制好颜色的饱和度和面积大小。
《秋意浓》(ISO1000,F8, 1/50秒)是利用对比色画龙点睛,在大面积的暖色调中插入冷色,增强照片的感染力。红叶盛装的墙壁上秋色满满,窗户由于玻璃的反光映现出蓝天的色彩,这小窗口的出现打破了整体色调,点睛一笔增添了生活气息,也让人想象着窗户里面的光阴和故事。虽然只占很小的面积,但位置刚好在最引人注目的九宫格右上角,平衡了右侧略微空荡的墙壁。
三、渲染的艺术 - 营造氛围
营造氛围是由前期拍摄和后期渲染共同完成,根据现场光线情况,可以展现出或唯美梦幻,或神秘深邃,或玄妙魔幻,或辉煌或宁静等等不同的意境。风光作品利用光影和色彩烘托气氛,表达情绪,色调与意境的和谐会引领观众进入场景,通过臆想产生共鸣。
色调是指照片中色彩的总体倾向。我们常会看到不同颜色的景物被笼罩在阳光的余晖中,或被笼罩在淡蓝的月色中。这种在不同颜色的物体上,笼罩着某一种色彩,使不同颜色的物体都带有同一色彩倾向的现象就是色调。色调是画面色彩构成的总体效果,有时也是后期修图过程中,有意进行修饰调整后形成的,因此带有主观性 。
色调是色彩的精髓部分,处理得当会让你的作品提升一个档次。想获得画面的整体色调, 就必须建立和谐统一的色彩关系。首先要遵循主次原则,形成画面整体基调的色彩是主体色,它可能是面积最大的一块色彩,也可能是纯度或明度最高、最引人注目的颜色。衬托色和点缀色是次要色彩, 它们对整体色调不起决定作用, 但是有丰富画面的作用。色彩有主有次,合理搭配明度和纯度,才能产生统一并有亮点的效果。主次颜色要相互协调,和谐之美是构建画面氛围的基本原则。
《魔界》(ISO50, F16, 30秒)运用主色与点缀色的对比获得强烈的视觉效果,在乌云滚滚的天空下,大海的颜色失去了往日的蔚蓝, 未融的积雪覆盖了岛上的色彩,只剩红色的小屋矗立在岩石上。站在离家万里的罗佛敦群岛,眼前的场景如此魔幻,为了传达这份似真似幻的感受,后期降低蓝色的饱和度,转变为灰蓝色,同时又提高了红色的纯度,使小面积的红色在大面积的灰蓝主体色调中极为引人注目。这种色彩与光线中低音式的和谐组合在画面上形成强大的气场。
《山魂》(ISO400, F16, 1/250秒)摄于四川的黑石城,它并不是一座城而是一座石头山,因遍布冷峻而神秘的黑色经石堆砌的玛尼堆而得名,充满灵异的宗教气氛。因路况较差,得以避开游人和摄影团的打扰。 后期处理时转化为单色调,并加入冷色-黑蓝色,用以表现肃杀森严的苍凉氛围。
下面同样题材的两张照片,主体都是湖边的栈桥,一个是日出时分彩霞满天,宛若恢弘的交响曲;另一个是日落之后,天际微蓝仿佛时光凝固在这一刻,远方云山磅礴与平静湖面的对比,渲染出风雨欲来前的片刻宁静。大自然就是这般玄妙,任何时候都有它的美。
拍摄日出栈桥时有一个小插曲,这栈桥的地段位于一个工厂区域内,白天特意去探路,仔细查看过所经之处都可以畅通无阻。是日清晨到达时却发现最邻近湖边的小路被大门锁住,而且上面有铁丝网。不甘心就这样放弃,顺着两旁的草丛摸索,找到一个小小的洞口可以爬过去,心中窃喜不已。不知是不是老天对我锲而不舍的奖励,那天早上遇到了这些年来看到的最绚烂的日出。拍摄完毕离开时,早班的工人正在打开大门,他们脸上困惑的表情泄露了心中的猜疑, 幸亏三脚架和相机表明了我的身份,没被当做盗贼抓起来,又或许看到女人戒备心放低了些。我故作镇静地走出去,微笑着向他们道了声早安,就这样在他们怀疑又困惑的目光中,仓皇跳上车逃之夭夭。
四、融入人文情怀
将人文题材纳入风光摄影作品中,能够体现出地域特色、宗教信仰、乡土风情等特征,使画面情节更为丰富,令人联想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故事, 产生似曾相识的共鸣,有思想有灵魂的作品更动人。
人文的定义在《辞海》中这样解释:“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”。文化是人类或一个民族共同具有的符号、价值观及其规范。人文广义讲,泛指文化;狭义讲,专指哲学,特别是美学范畴。
下面以我在2017年5月川西行摄中的两张照片为例,第一张摄于子梅垭口,山里的天气极不稳定,一小时前还晴空万里,一小时后就会大雪飘飞,几天的日出日落贡嘎群山都是躲在云里雾里。守到第三天的日出,蜀山之王仍不肯露面,子梅垭口放眼望去,云雾弥漫,山色空蒙。既然看不到主峰真容,那么换个拍摄思路,以远方的千峰万仞为背景,将玛尼石堆做主体置于画面正中,为照片注入了人文内涵,无声地诉说着高山之巅的故事。抓住景观中能带来延伸意涵的元素, 丰富画面的意义,使风光作品的主题得以升华。
《守望》(ISO400, F16, 1/40秒)
此行途经塔公草原,顺着塔公寺的方向望去,巍峨的雪山矗立远方。因为匆忙赶路只有短暂的停留时间,正想拍张纪念照,看到轻风不时把经幡吹起, 这景象令我灵感忽现,何不把经幡纳入画面,既可加入人文元素呈现地域特色,又可搭建框架构图增加趣味性。于是我在风起的时刻按下快门,将速度设定1/8秒来表现经幡在风中的动感,画面上塔公寺顶在庄严的雪山之下金光闪闪,五彩的经幡在四周飘扬。
《塔公草原》 ISO50,F20, 1/8秒
五、画面故事性
经常被问到一些令我难以回答的问题 “老师,我应该拉丝还是雾化?”,“天空应该占多大比例?”“现在应该加减光镜吗?”这些貌似技术性的问题并不是可以用技术来简单作答的,怎么拍是基于你想拍什么,和你想传达出怎样的情绪。
在我的照片中,确实有相当一部分确实需要强大的前期后期技术才可完成,甚至一张照片同时涉及到包围曝光、景深合成、全景接片等多项技术,也有些需要综合天文地理知识,做出周密计划才能抓住极小几率的拍摄机会。但是也有些照片是随心而动,甚至没有用相机拍摄,只是用手机捕捉到那个动人的瞬间,而这样带有故事性的画面最能打动人心。无论使用何种技术,前提都是你想表达什么,技术只是实现构思的手段。
一次外拍中,我无意间向拍摄的反方向望去,看到一对恋人坐在长椅上望着夕阳西下,无语相依,太阳的余晖笼罩着这对情侣,浪漫温馨。而此时相机正在拍摄长曝光下的海港大桥,我迅速用手机拍下这恬静又充满爱的一刻。掏出手机的同时我已经即刻决定了拍摄方式和构图形式,面向夕阳是逆光拍摄,由于手机的动态范围远远逊色于相机,只能拍摄剪影,所以把测光点定在天空以保证不过曝,将旁边的大树拍进画面使之成为框架构图,更能突出主体。后来这张照片被该品牌手机买下放在发布会上。
手机抓拍的照片也说明了器材并不是绝对的重要,关键是发现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。
有时我们也可以在画面中刻意安排人物来设计情节,需要注意的是风光摄影作品中人物不是主体,只起到点缀的作用,所以人物在画面中比例要小,不能喧宾夺主,这点要和环境人像的概念区分开。
上图摄于新西兰库克山区,我站在湖边的栈桥上,遥望对面雪山,通过山峰与人的画面表达出人类面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,伟大与渺小并存。
·总结:
情感是一切艺术形式的灵魂,成功的艺术作品都是以情感人。同样的风景在不同人的心中会有不同的感受,每幅作品的光影和色彩中藏着你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。

上一篇:风景和静物手机拍摄小秘密
下一篇:摄影师总结20条手机街拍经验

十大必看丧尸片韩国(50部丧尸片)


十大病毒灾难片排行榜 十大恐怖传染病电影


如何使用颜色元素确定构图


多讲“废话”也很重要 父母和孩子的交流需要注意


2022长沙到韶山一日游(最全面线路汇总)


简单的九招掌握手机摄影窍门


吃什么可以减肥?有什么适合减肥的食物?


注意常见护肤品洗脸的使用方法、用量 正确涂全脸


敏感皮肤如何正确修复? 敏感肌修复指南肌肤屏障恢复


GFRIEND解散原因 花了很长时间才接受
